在职工需要时伸出援手,在急难险重前挺身而出,在守护家园中凝聚力量——包头市总工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娘家人”的温度贴近职工,从日常权益维护到突发灾害应对,从服务职工个体到助力社会大局,市总工会总能带动各级工会织密保障网、架起连心桥,让“工会力量”成为这座城市最可靠的支撑之一。
此次土右旗遭遇汛情
这份担当与温情
更在风雨中愈发鲜明
暴雨如注,汛情紧急。当持续强降雨突袭土默特右旗,双龙镇的堤坝上、苏波盖乡的积水中、萨拉齐镇的转移点里,在风雨同舟的战汛一线,工会组织冲锋在前,为这片受灾的土地点亮了温暖的底色。7月28日清晨,土右旗总工会的会议室里已经灯火通明,“汛情就是命令,职工在哪里,工会的旗帜就要插在哪里!”随着一声令下,一支由工会干部带队的物资筹备组迅速集结,短短48小时内,10万元应急资金化作14种急需物资——面包、矿泉水堆成了小山,电热水壶、花露水分装成箱,每一件都贴着“工会关怀”的便签。

7月30日,载满物资的车辆蹚过积水路段,第一站抵达双龙镇抗洪指挥部。“快歇歇,喝口水!”工会干部一边给满身泥浆的抢险队员递过矿泉水,一边麻利地撕开面包包装袋。当看到有职工被蚊虫叮咬得直挠胳膊,又转身从物资箱里翻出花露水,挨个往大家袖口、裤脚上喷。“没想到这么快就送到了,工会真是我们的‘娘家人’!”一位连续奋战了18个小时的村干部接过物资,声音哽咽。截至当日,这些带着温度的物资已覆盖4个重灾乡镇,300多名一线职工在风雨中感受到了实在的温暖。
暖流不止于此。得知土右旗汛情严峻,包头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迅速行动,一笔30万元的救灾补助款以最快速度拨付至土右旗总工会账户。“这笔钱要优先用于受灾职工的临时救助,特别是那些房屋进水的困难职工。”市总工会负责人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很快,市总工会和土右旗总工会的干部们带着这笔“及时雨”,挨家挨户走访受灾职工家庭:帮着联系保险公司定损,协调志愿者清理房屋淤泥,为暂时无法返岗的职工对接临时岗位……在美岱召镇,一位职工看着工会干部帮着把泡湿的物品搬到院里晾晒,红着眼眶说:“房子进水时我都懵了,是工会的人帮我一点点捋顺。现在,我的心里踏实多了。”

企业工会的力量,在抢险一线书写着别样担当。一机集团工会发出“抗洪抢险倡议书”后,40名基干民兵应声而动,其中32人是工会会员。在临时搭建的营地,工会干部带着后勤组支起了保温桶,凌晨三点还在给轮岗下来的队员热姜汤。“党员突击队里,工会会员占了八成!”工会干部指着堤坝上插着的党旗,语气里满是自豪。随着抢险深入,一机集团的队员们愈发奋勇——装填沙袋的队伍中,有人手套磨破了,手指被砂石蹭出了血,往伤口上抹点碘伏,抓起新手套又加入行列;运输组乘冲锋舟穿梭在洪水区时,队员们顶着风雨将沙袋稳稳传递,确保每一份力量都用在险段加固上。4天里,这支队伍装填的3000多个沙袋,在最险的堤坝段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中国二冶的工会组织同样迅速行动,30名应急排队员中,工会委员们主动认领了最苦最累的任务。后勤保障分队的工会干部带着女会员们,硬是完成了150余吨抗洪钢板的倒运,“钢板重,女同志抬不动,我们就想办法用撬棍挪、用滚杠推。”一位工会干部的胳膊被勒出了红痕,却笑着说。而当中国二冶的抢险队伍全面铺开作业后,前线愈发火热:抗洪抢险分队和党员突击队争分夺秒装填沙袋,通过冲锋舟和直升机将物资送抵堤坝最危险段;后勤保障分队则在基地持续筹集、倒运备用钢板,两组交替作业、循环补给,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截至8月7日,他们不仅完成3000余个沙袋的装填搬运,更保障了150余吨抗洪钢板及时到位,为缓解当地防洪压力注入了关键力量。
爱心企业的工会组织也纷纷加入战团。包头建筑业工会发动会员单位捐款捐物,短短一天就筹集到15.15万元现金和2000元应急物资;宏昌学校工会的老师们自发熬制了姜汤,装在保温桶里送到安置点;物业公司工会组织员工组成清淤小分队,帮着社区清理积水退去后的淤泥……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工会力量,如同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救灾的每个角落,汇聚成守望相助的暖流。


雨势渐歇,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土右旗的土地上。在市委的领导下,从市总工会的资金支援到旗总工会的紧急动员,从企业工会的一线号召到各企业抢险队伍的奋勇冲锋,“工会力量”始终是这场抗洪救灾中坚实的支撑。这力量,是“娘家人”的贴心关怀,是产业工人“主力军”的担当。更是千万职工拧成一股绳的磅礴伟力。它证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当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心手相牵,就能筑起抵御一切风险的坚固长堤;当“工”字印记刻在救灾一线,就能让每一次守望相助都充满温度。

风雨过后,土右旗的土地上不仅会重现生机,更会留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共克时艰的深深足迹——这足迹,是凝聚力,是向心力,更是这座城市面对未来的底气与力量。


(来源:包头职工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