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11人落网!专偷手机卡为不法分子“搭线”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灵山警方打掉一个“帮信”犯罪团伙!

时间:2025-07-28 17:20:00

近日,灵山警方多警联动,迅速出击,成功打掉一个“帮信”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缴获作案手机4部、手机卡31张。

近日,县反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灵山县城友谊路有人涉嫌盗窃手机卡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获悉线索后,县公安局立即抽调打击电诈专班、灵城派出所精干警力对案件开展侦查工作。期间,办案民警充分发扬扛旗争先、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精神,废寝忘食、加班加点,一直奋战在侦查破案第一线。经昼夜连续开展大量细致摸排工作,对大量信息线索进行筛查比对、分析研判,民警发现张某均(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六湖村委人)、黄某杰(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洞利村委人)、何某桂(浦北县福旺镇大垌村委人)、陈某迪(防城港市防城区人)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6月19日至7月12日,在钦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经周密部署,民警在灵山县三海街道灵山大道、钦州市钦南区杨帆大道等地一举将张某均、黄某杰等11人抓获归案。经审讯,张某均等人均对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犯罪事实供认在案。


经查,为牟利,2024年10月以来,张某均等人流窜到钦州、玉林、防城港、柳州等地,盗窃放置在电动车车兜内的手机的电话卡,随后,与境外的诈骗团伙勾结,利用盗取的电话卡组成简易GOIP设备,将境外诈骗电话伪装成迷惑性更强的国内号码,再海量拨打诈骗电话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俗称:手机口),引诱群众上当受骗。完成任务后,上线向张某均等人结算“报酬”,直到落网,张某均等人共盗窃手机卡150多张,非法获利3万多元。

目前,张某均等4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何某桂等7人被依法给予治安行政处罚,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电话卡被盗,补张卡就完了?

电话卡被盗,不仅会让犯罪分子多了诈骗工具,危害他人财产安全,还有可能对号码归属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孩子们的电话卡大多是以家长身份注册,在不法分子用盗来的手机卡实施诈骗之后,不仅副卡会被封停,主卡也难免会受到连累,甚至银行账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给家长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盗取电话卡?

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防范性较弱的特点向中小学生收购手机卡,或盗取手机卡来帮助诈骗团伙拨打诈骗电话牟利。因为丢失的是电话卡,短时间内很难引起注意。而就在这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被盗的手机卡就会被不法分子用于从事电信网络诈骗,导致手机卡因此被冻结。不仅是学生,不法分子还会利用普通市民的善意和同情心来作案。

比如针对部分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不法分子会向老年人借用手机等方式,称与家人打电话,从而伺机盗取其手机卡,或是以问路和上厕所为由,来到老人家中伺机窃取手机卡。

犯罪分子盗取电话卡用来做什么?

不法分子盗取的电话卡,用于架设“GOIP”“VOIP”等通讯设备,将境外“00+”诈骗电话转化成国内电话号码,达到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迷惑受害人的目的。

高频丢卡场景

1.打篮球、跑步、健身时,手机随手放在场地,卡托暴露被撬。

2.将手机锁在电动车尾箱,小偷撬锁后直接拆卡。

3.老年人对“借手机”打紧急电话警惕性低,借出去的手机还回来后电话卡却没了,但老年人以为“信号不好”,错过最佳止损时间。

4.手机卡外露的电话手表、儿童手机,成骗子 “零成本” 目标。

5.在医院、网吧等场所,犯罪分子对熟睡的受害人“下手”—— 手机留在原位,卡已插入诈骗设备。

警方提醒

1.给手机卡设置PIN码。安卓手机:设置→安全→SIM 卡锁→开启 “锁定SIM卡”→输入新密码。苹果手机:设置→蜂窝网络→SIM卡PIN码→开启并修改密码。

2.日常护卡 “三不” 原则。手机或电话手表不用时,确保卡托扣紧不外露;陌生人借手机,直接拒绝不借用;手机突然没信号、收到“SIM卡失效” 提醒,第一时间检查卡是否在位不忽视。

3.电话卡被盗、被抢后立即报警,同时联系通信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4. 认识危害,拒绝成为帮凶: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行为,均为法律所禁止!轻则受到行政处罚,重则构成犯罪!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些卡实施诈骗、洗钱等犯罪。保护好自己的“两卡”,就是守护财产安全,也是履行公民责任!

来源:灵山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