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王侃瑜:小说家的或然历史——评王若虚《遗神》

时间:2025-08-16 17:22:00

在广义的推想文学谱系中,有一类叫作或然历史。这类文学作品往往假设历史在某一个关键节点发生了变化,从而走上与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世界不同的分岔路。迈克尔·夏邦的《犹太警察工会》假设以色列建国失败,犹太难民涌入阿拉斯加成立特区;菲利普·K.迪克的《高堡奇人》假设二战中的获胜方是轴心国而非同盟国,美国被德日占领;而王若虚的最新长篇小说《遗神》则假设秦始皇在博浪沙遇刺身亡,太子扶苏继位成为二世皇帝,以此事件为转折点,华夏历史悄然改变。

秦亡之后,不再有汉,更无唐宋,而是历经景、燕、庄等多朝后,在我们所处的这条时间线上的元朝时期左右,进入了大南北朝,“北朝征伐,南朝演义”,战乱频发。前朝卫覆灭以后,远离权力中心的东扬州自立为国,偏安一隅。而诸子百家中“小说家”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这一派记录者一直延续下来,成了东扬国的“小说裨”,继续在街头巷尾听察民情,书写上报,帮助统治者掌握民间动向,也留下不同于正史的别样叙事。

王若虚新作《遗神》

本书主角曲少毫正是这样一位小说裨,在正式工作汇报之外,他从个人视角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大事件,成书留存后世。他的工作与现代小说家的工作遥相呼应,古代的小说家“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班固《汉书·艺文志》),今日的小说家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加以个人视角演绎成故事,以飨读者。

创造出真实可信的故事世界是现代小说家的重要使命,《遗神》的作者王若虚更是给自己提高了难度。他选择一开始就打明牌,通过开头的《编辑代序》告知读者本书不仅虚构了人物和情节,甚至虚构了历史,虚构了本书作者王雅华和不具名编辑。《遗神》乃书中之书,东扬国的小说裨曲少毫写下《遗神往摘》记录历史,现代的历史老师王雅华发现该书的近代版本后经考据创作出历史小说《遗神》,而这一切都是本书真正作者王若虚的虚构和假托。他写下金酒案、虎牢案、皇族案、焚宫案四大案件,以悬疑推理为线索、宫廷权谋为背景,从小说裨的视角呈现东扬国往事,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王若虚

在虚空中建构出一个世界,格外考验作者的功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让精心搭建的舞台显假,更何况是一段从真实历史分岔口演化而来的或然历史。为使读者信服,王若虚做了充足的功课,在吃透历史的前提下创造了自己的“遗神”世界。在这里,一切都似曾相识但又与现实不尽相同。茶楼曰茗楼,青楼叫莺阁,七月称犬月,鲨鱼成了海刑天。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可信的叙事空间,带领读者进入这个平行宇宙,为小说中的人物乃至国家命运变幻而兴叹。

《遗神》不仅是小说家写下的或然历史,更是关于小说家的或然历史。现代小说家王若虚构建了一个不存在的时空,塑造出一位立于权贵斗争和朝代更替之间却不卑不亢的小说裨曲少毫,为诸子十家中不入流的“小说家”正名,也为喜爱历史、悬疑乃至推想小说的读者带来一本精彩好读的小说。

原标题:《王侃瑜:小说家的或然历史——评王若虚《遗神》》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钱卫

约稿编辑:郭影

来源:作者:王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