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链条实质解纷“粤先行”

时间:2025-08-18 17:22:00

民营企业家陈某紧锁已久的眉头终于舒展了。7月18日,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会议室,一起历时近20年、互诉上百宗官司的纠纷,就此画上了句号。

“该案涉及的土地多次流转、权属盘根错节,涉及民事、行政、执行、国家赔偿等多个案由,‘一案调、全案解’,再辛苦也值得!”法官余洪春指着桌子上厚厚的一沓卷宗告诉记者,“同时以撤诉结案的还有在我院民一庭的其他4个案件。”

敢于、善于啃“硬骨头”,在广东法院已蔚然成风。

从“未诉先解”到“纠纷到我为止”,再到化解“执行死结”,广东法院今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中,一组数据反差格外抢眼:全省法院一审结案数同比上升22.09%,上诉案件数却同比下降18.4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落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责任。

案件大省如何破局“案结事未了”?这看似矛盾的“一升一降”从何而来?“一升一降”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解纷密码?近日,记者深入南粤大地一解其因。

未诉先解,让矛盾“化于未发”

“你负责干仓存储,陈皮少了50多斤,难道不是你偷了吗?”梁某把票据和进仓清单甩在桌子上,大声说道,“这官司打到哪,你都得赔!”

“对天发誓,我没拿!”李某红着脸说。

盛夏的江门新会,柑园翠绿,陈香浮动。而在新会区综治中心,两人因陈皮“神秘”减重吵得不可开交。

原来,五年前,李某和梁某出资购入600斤大红皮放干仓存储,今年6月一起提货时却发现少了近10%。

被誉为“东方软黄金”的陈皮,是新会的金名片。去年,陈皮产业带动全区超7万人就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近300亿元。

小小陈皮,连着民生大产业。综治中心立即启动纠纷联调机制,找新会区人民法院会城人民法庭寻求帮助,法庭邀请陈皮专家、新会区农学会监事陈万高调解。

今年3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召开以来,广东法院以“轮驻、常驻、随叫随驻”等方式主动融入,协助综治中心完善矛盾化解流程,与各级中心“粤平安”平台对接,建立联调机制、会商研判机制,助力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多元共治的“第一道防线”。

调解室里,陈万高仔细询问陈皮存放细节后说道:“新皮存储每年会有2%到4%损耗,包括水分游离、断皮、内瓤脱落等,你俩的损耗在合理区间!”

不到一小时,这对差点对簿公堂的合伙人握手言和。

聚焦于矛盾未爆发或初显阶段,将矛盾“发现在早、化于未发”是实质性解纷的第一步。

“陈皮小案”的和解,是广东420个人民法庭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让纠纷发现在早、引导在早、化解在早,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鲜活样本。

走进深圳市南山区街道综治中心,一块“线上常驻﹢线下轮班”的诉讼服务团队公示牌格外醒目,由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等组成的专业小组嵌入基层,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解纷堡垒。

前不久,某小区因与物业公司“闹僵”致垃圾成山无人处理,南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依托南山区物业管理协会,一次性调解79宗纠纷,很快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目前全省法院已建立228个网上巡回法庭、789个诉讼服务站(点),构建“庭、室、站、点”四位一体的司法服务网络,让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初一公里”。

不仅如此,在广东高院党组的大力推动下,目前一个“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解纷大格局已基本建成:与省妇联合作成立家事调解室,联合省工商联设立商事调解中心,与省住建厅建立住房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与金融监管部门签署工作备忘录,助力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无缝对接、快速联动……

“纠纷到我为止”,止诉于“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前端化解是“清源”,那么诉中“纠纷到我为止”则是“断流”,它承接前端过滤后的案件,法官们必须要以最大的责任心和智慧,在一个诉讼环节将纠纷彻底“终结”。

近年来,广东法院以诉讼为终点倒逼流程改革,让纠纷进入法院后“到我为止”成为常态。

今年4月15日上午10时,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十二审判庭里,一场涉及佛山某电器公司与美国某商贸公司合同纠纷案的庭审辩论正在进行,火药味十足。

两家公司之前签订价值1500万余元、5万余台烤箱的协议,双方因产品质量、交货延迟和货款拖欠,告到法院。

佛山中院民二庭承办法官禤敏婷感到案情不复杂,但直接判决后果堪忧:商贸公司担心在中国的进出口信用,电器公司面临美国法院关联诉讼,更要命的是双方构建的跨境产业链合作濒临破裂。

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量的20.9%,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

“要将实质解纷要求贯穿立、审、执全过程、各环节,应调则调、能调尽调。”就在几天前,禤敏婷在线参加全省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专题培训班,广东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在开班第一课上强调,要让矛盾纠纷以最少的程序实质化解,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

“广东外贸的优势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产业链的韧性。”禤敏婷认为,调解是解纷的上策。

禤敏婷一面联合和解中心调解员组织“背靠背”协商,一面向双方推送类案裁判规则。最终,经过七轮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互撤境内外所有诉讼、支付和解金、恢复信用资质的一揽子协议。该案于今年7月入选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调解典型案例。

“这主要得益于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牵引,引导法官把重视质量、效果的司法理念融入日常办案之中。”广东高院审管办主任侯向磊告诉记者。

侯向磊表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最核心的落脚点就是,让人民群众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纠纷处理效果,这也是法院践行“如我在诉”、提升审判质效最直观的体现。

今年4月,广东高院印发《广东法院依法实质解纷工作方案》,聚焦源头预防、全程调解和判后答疑三大环节,系统性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广东深入推进实质解纷按下“快进键”。

同时,针对金融借款、信用卡、物业服务、劳动争议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矛盾多发的十类案件,广东高院还专门出台分类调解方案,通过建立分流过滤和诉调对接机制,促推矛盾纠纷以最少的程序得到实质化解。

成效写在数据里: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有87.78%的案件在一审得到实质化解,97.94%的生效裁判发挥定分止争作用,40.54%的纠纷以撤诉、调解方式结案,二审、再审审查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9.72%、4.83%。

解开“执行死结”,刚柔并济破困局

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不少在于执行。

然而,那些在诉中未终结、进入执行的“硬骨头”,特别是涉困企业形成的“死结”,如何“案结事了”,甚至化解潜在连锁纠纷,考验着司法末端治理的智慧。

“董法官,厂子活了,所有纠纷一揽子解决了!”今年4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局门口,某模具公司负责人陈某紧紧握着法官董泽的手,眼眶泛红。

陈某的模具厂坐落在广东东莞某工业园,曾深陷泥潭:拖欠货款、客户索赔、工资发不出、社保税款积压……

“按老办法,拍卖机器顶多还10%的债,厂子一倒,工人讨薪、客户索赔全成‘烂尾账’!”董泽指着铺满桌面的案卷,点出关键“死结”。

破产法官谭添荣发现一线生机:“有救,厂子还有20余万元的订单!试试‘执破融合’,打包解决!”

于是,一场“执行﹢破产和解”的联动救援展开:董泽协调大额债权人“放水养鱼”,谭添荣说服工人同意“缓缓再拿钱”,人社部门也同意社保分期缴纳,厂子立马运转起来。

“‘执破融合’一次性依法集中清理企业所有债务,实质性化解了大量关联纠纷和社会矛盾,也为具有挽救价值的困难企业提供重生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林水栖对此高度肯定。

为推动执行与破产程序“无缝衔接”,今年初,广东高院制定全省法院“执破融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聚焦健全组织机制、优化办案程序、完善衔接要求、精准分类实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全省各地法院也据此结合实际,纷纷出台“执破融合”工作实施细则,明确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衔接细节,推动“执破融合”配套制度落实。

广东高院还在深圳福田、佛山禅城、东莞第一法院等8家基层法院开展试点,要求合力做好债务人企业的执行案件和破产案件办理工作。

“执破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法院系统内部的协同,更离不开党委领导下的府院联动机制。广东各级法院与税务、房管、市场监管、征信、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建立执破协调会商制度和重点案件联合办理机制,凝聚起化解复杂难题、实质化解系列纠纷的强大合力。

去年以来,广东法院通过“执破融合”机制挽救了503家企业,化解关联案件2.43万宗,盘活土地、房产等不动产350余万平方米,保住了近万名工人的饭碗。

从小小陈皮的“斤斤计较”,到事关外贸的“一揽子和解”,再到困境企业的“起死回生”,以“如我在诉”实现“案结事了”,在岭南这片改革的热土上,法治正以更公正、高效、务实的方式,守护着万家灯火,也支撑着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