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岭南,花果飘香。从粤西茂名高州,到广州增城,再到粤东雷岭,广东超过420万亩荔枝正循着节气的脉络,渐次成熟、迎来丰收,扬帆出海、畅销全球,铺展出广东产业振兴的壮美新画卷。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荔枝主产区,广东荔枝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一半、全球的三分之一,广东无愧为中国荔枝产业的“心脏地带”。今年以来,岭南荔枝来花早、成花率高,预计产量约160万吨,同比大增30%至50%。与此同时,海外订单接踵而至、全球客商闻“荔”而来、果农采摘应接不暇……产量足、供需旺、产业兴的“小荔枝”,从“土特产”迈向“全球享”,打造出粤美农品荔枝品牌,跑出广东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实“荔”出圈,“鲜”行天下。广东荔枝之所以能火爆“出圈”“出海”,离不开本土选育品种、田间管理和保鲜技术的融合运用。在选种方面,成功选育“仙进奉”“井岗红糯”“岭丰糯”等一批丰产稳产、优质、耐贮运、抗裂果的品种,同时通过高接换种改造,促进全省优质荔枝品种面积明显增加、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在田间管理方面,以遥感技术、无人机低空飞巡、AI和大数据指导种植等手段实现对果园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在保鲜技术方面,推广荔枝保鲜全链集成技术、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让广东荔枝“全年售”和“卖全球”成为可能。换言之,正是得益于“育、管、鲜”全链式技术加持,广东荔枝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30天,破解了“一日色变,三日味变”的千年困局,实现了从“妃子笑”到“全球笑”的华丽转变,让时令佳果“鲜”行天下。
岭南特产跨洋出海,品质是基础,关键在营销。近年来,广东持续用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创新做好营销推介,开展精深加工,不断提升荔枝知名度、美誉度,加力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拉长荔枝全产业链、壮大荔枝产业集群,通过媒体矩阵宣传、电商助“荔”营销等措施,加强国内与国外、线上与线下的产销对接。以今年为例,湛江遂溪仙品荔开采活动打响“第一炮”,预售金额近亿元;茂名开启2025年荔枝嘉年华;借力“直播+电商”风口,阳江荔枝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多地开通“绿色通道”,打造“荔枝出口生鲜快线”……广东正全链条发力,在生产商和采购商、产地和销区之间搭建起无缝对接的桥梁,共同推动“广东荔”成为“全国荔”,进而迈向“世界荔”。
助“荔”出圈,既需要政策加持、技术给“荔”,同样也需要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广东坚持以文促农、以文兴业,以举办文博会、高州荔枝产销对接大会等商贸会展为契机,打造“520·我爱荔”创意IP、配套“荔枝历史卡”讲述唐代驿马传荔典故、产品包装印刻杨贵妃画像……文化赋能让“土特产”破圈升级,从枝头鲜果蝶变为承载地域风情的文化符号,加快农产品品牌推广和文化价值提升,为广东荔枝内销和出口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产业是富民兴村的“致富果”,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优势产业。眼下,从贡园古荔到全球餐桌,从“一骑红尘”到“一键下单”,我们乐见广东荔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期待各地强化科技和产业双轮驱动,持续做好荔枝这篇“土特产”大文章,让荔枝产业拔节生长、欣欣向荣。
撰文 岳世兴
编辑:王智韬
来源:南方网